一、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nd the era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
课程类别 |
公共必修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 |
课程代码 |
330100101 |
学 分 |
3 |
学 时 |
共 24学时,其中24学时理论教学,0学时为专题教学 |
适用专业 |
全校各专业 |
执笔人 |
关琛 |
审定人 |
袁毓玲 |
讨论参与人 |
殷毅、文妙虹、李鸿新、关琛、陈丽娟、车晓峰 |
二、课程简介
根据202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根据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教育厅建设高校精品思政课程的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大学生时代责任》一课。此课为新生上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本大纲是按照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并且结合教学实际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大学生时代责任》是为引导青年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条件和青年马克思的人生境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清不同时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肩负起新时代青年使命,对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培根铸魂目标要求,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
课程目标 |
要求学生能基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不断发展的壮阔进程,认识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能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
帮助大学生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主题主线,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追求,成为“红且专”的时代新青年。 |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 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与青年使命(2学时)
教学目标:引导青年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青年马克思的时代担当,引导青年学生认识青年马克思克服困难、追求理想、实现时代担当的人生境界,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当代青年担负时代责任的实践形态,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解决时代问题的结果, 自觉担负时代赋予的责任。
教学内容:
第一节、青年马克思面临的社会客观条件
本节重点:青年马克思的理论选择与实践方向
本节难点:资产阶级的产生
第二节、青年马克思的人生境界
本节重点:马克思的人生四境界
本节难点:青年马克思成长的境界和追求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青年使命
本节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学习马克思
本节难点:如何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第二讲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使命(2学时)
教学目标: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五四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对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阻碍与破坏作用,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合理性。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五四青年在思考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选择并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任务就是指引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摆脱封建压迫与外国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五四精神的实质是爱国主义。引导青年学生认识五四爱国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走上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希望。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当代青年仍然在五四青年的方向(即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上前进, 但前进方向上的行动发生了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通过改革和发展,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要点:
第一节、百年前那个时代
本节重点:五四革命传统的精神实质以及决定这一精神实质的时代背景
本节难点: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
第二节、百年前那代青年
本节重点:五四时期青年的理论选择与实践方向
本节难点:不同时代青年历史使命的本质联系与表现区别
第三节、那个时代理论与实践
本节重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逻辑
本节难点:五四精神百年传承的内在逻辑与时代特征
第四节、这个时代与青年作为
本节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题与特征
本节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使命与担当的具体内容
第三讲 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与青年使命(2学时)
教学目标: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 把握历史规律, 明确每一代青年有每一代青年的历史担当。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共和国领袖、烈士和模范的光辉事迹, 特别是他们在青年时期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作出的突出贡献。引导青年学生以前辈青年为师, 牢记初心使命, 弘扬革命传统, 共同助力国家和民族“强起来”。
教学要点:
第一节、新中国建立的奋进者
本节重点:以青年学生使命为重点———重点讲授不同历史阶段青年学生在中国人民“站起来”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和光辉作用
本节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本节重点:以激励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为落脚点———归纳总结不同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任务和榜样作用, 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是不变的
本节难点: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几个区分鲜明且相互承接的重要阶段
第三节、做新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者
本节重点:引导当代青年学生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自觉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为中国“强起来”共同奋斗
本节难点:讲清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青年的时代重任与责任担当
第四讲 改革开放时代与青年使命 (2学时)
教学目标:目的是引导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认清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与改革开放实践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和感受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理论;了解青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作用,认清不同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担当,从而明确自己肩负的时代责任和使命。
教学要点:
第一节、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本节重点:认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
本节难点:揭示改革开放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本节重点:认识改革开放时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本节难点: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本节重点: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本节难点:客观评价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
第四节、改革开放的青年担当和使命
本节重点:呈现改革开放过程中青年的使命担当, 以映射当下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
本节难点:激励新时代的青年传承改革开放精神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时代新人(2学时)
教学目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客观依据和深刻内涵,明晰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强化青年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第一节 走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空方位
本节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本节难点:分析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 读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内涵
本节重点:新时代的内涵
本节难点:何为“新时代”,新时代“新”在哪里?
第三节 做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使命和担当
本节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对青年提出的新要求
本节难点:青春梦与中国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第六讲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青年担当(2学时)
教学目标:引导青年学生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依据, 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变迁以及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关系。引导青年学生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其特征表现, 切实感受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与当前社会的不平衡问题、 不充分挑战之间的发展落差, 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引导青年学生认识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仰、 能力素质和责任担当, 从而树立在新时代社会矛盾转化中的青年使命意识, 塑造引领时代风向的青年价值、 磨炼推进时代前进的青年本领, 开展紧系时代脉搏的青年行动, 成为有使命、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
教学要点:
第一节、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转化
一、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变了
二、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变”与“不变”
本节重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与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节难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依据、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的关系以及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
第二节、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征表现
一、“美好之问”: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
二、“平衡之困”: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三、“充分之难”:不充分的挑战重重
本节重点:讲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两个方面的特征、表现和历史由来, 把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同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和使命担当联系起来
本节难点: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视域、现实基础和实践依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的青年担当
一、青年价值观影响时代发展的方向,作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二、青年本领是拉动时代前进的引擎,作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
三、青年行动紧系时代发展脉搏,作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本节重点: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讲清要青年价值观对时代发展的影响
本节难点:讲清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逻辑及其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创造性运用
第七讲 建设美丽中国与青年使命担当(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理论内涵和实践探索,深刻认识青年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担当, 坚定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念, 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扎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 进而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
教学要点:
第一节、美丽之问: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
一、历史维度:对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反思
二、现实维度: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
三、理论维度:对人类既往文明的超越
四、国际维度:生态文明的全球视野与世界担当
本节重点:生态危机及其根源分析
本节难点:揭示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
第二节、美丽之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文化根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节重点:生态危机对新时代中国提出的挑战
本节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逻辑与时代意义
第三节 美丽之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构建
二、新时代中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三、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本节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本节难点: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
第四节、美丽担当:新时代青年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使命
一、提升生态责任意识
二、增强生态使命担当
三、落实现实行动使命
四、转变生活消费方式
本节重点:青年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担当
本节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理论内涵和实践探索
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文化素养(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深刻认识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自觉建立文化素养培育的有效机制。
教学要点:
第一节、文化自信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何以“信”
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三、守正与创新:六个“更”的基本诉求
本节重点:文化自信的内涵
本节难点: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文化自信的历史进程:文化自信“信”什么
一、自信从历史中来: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二、自信从奋斗中来: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三、自信从实践中来: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
本节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成
本节难点: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节 新时代文化自信意识的构建:文化自信如何“信”
一、“文化困惑”产生的全球化原因
二、如何让人们对中华文化“信”起来
三、对“文化自信”前景的展望
本节重点: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文化优越性的必然联系
本节难点:讲清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的内在关联
第四节、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与养成:文化自信躬自信
一、培养文化自信的前提
二、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
三、培养文化自信的归宿
本节重点:建立长期且自觉地文化素养培育机制
本节难点:当代青年应如何培育“文化自信”?
第九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青年新担当(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理论和构想的梳理和考量, 阐述其演进背景、 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增强青年学生的理论力和思想力;通过对当今国际社会变局的理解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领会, 增强青年学生的理解力和自信力;通过学习中国外交哲学和外交实践, 赋予青年学生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增强实践力和行动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本节重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本节难点:推进国际变革和重塑国际秩序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第二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
本节重点:理解世界变局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辩证关系
本节难点:对当今国际变局与变革的时代拷问
第三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本节重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本节难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四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本节重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大学生命运
本节难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第十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青年的政治使命(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青年运动史,就是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史、奋进史;引导青年学生透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担当在新时代的政治使命。
教学要点: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运动
一、中国共产党在青年运动中产生、壮大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坚强领导核心
本节重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坚强领导核心
本节难点:全面阐释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青年运动就是一代代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史、奋进史
第二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本节重点: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耦合视角诠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本节难点:从实践维度和理论纵深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第三节 “跟党走”是新时代对中国青年的基本要求
一、“跟党走”是青年的正确选择
二、“跟党走”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青年的期待
三、“跟党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本节重点:诠释中国青年与中国共产党同命运、共呼吸
本节难点: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树立 “跟党走”的信念,增强政治使命感
第四节、在学习实践中引导当代青年自觉增强政治使命感
一、深刻把握政治使命感内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充分认识党的历史和功绩,自觉增强对党的认同
三、明确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自觉提升政治站位
四、努力在学习实践中成才,自觉增强政治能力
本节重点:印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好的制度保障
本节难点:通过学习实践提升青年政治能力的具体措施
第十一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引导学生青年学生应深刻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教学要点:
第一节、深刻认识开启新征程的战略意义
一、接续推进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新征程
二、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大跨越的新征程
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本节重点: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
本节难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外延、目标和任务
第二节、准确把握开启新征程的目标要求
一、准确把握和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二、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新征程上的机遇与挑战
三、准确把握和不断夯实开启新征程的条件与基础
本节重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理念和实现路径
本节难点:新发展理念
第三节 万众一心、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本节重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当代青年的历史机遇
本节难点:当代青年如何抓住历史机遇
第四节、勇担重任立潮头,青春建功新时代
一、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
二、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
三、勤奋学习、锤炼身心,做新时代具有过硬本领和高尚品格的接班人
本节重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本节难点:如何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第十二讲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2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新时代勇立潮头、磨练本领,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教学要点: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追求与历史选择
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探索
本节重点:中华民族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本节难点: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中国化
第二节、从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五个重要节点明确使命担当
一、把握百年党史的宏观框架
二、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五个重要节点
本节重点:百年党史五个重要节点
本节难点:全面准确把握百年党史的宏观框架
第三节 汲取百年党史智慧,厚植时代青年担当
一、饱读真理之“书”,坚定理想信念,筑牢青春基石
二、践行为民之“心”,敢于担当作为,增长青春才干
三、淬炼牺牲之“志”,增强斗争本领,书写青春华章
本节重点: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厚植时代青年使命担当
本节难点:掌握中国共产党不断胜利的成功密码
合计:24学时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为第一、二、三、四、五、十、十一、十二讲。前四讲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时期,第五讲以后就进入新时代,分别介绍了青年学生不同的使命担当,突出了当代青年的新时代责任。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第一讲和第九讲,其中第一讲由于学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故难以完全消化。第九讲则因学生对于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识不深,教师要充分结合具体案例来进行教学。
六、教学方法
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法等。
七、作业要求
一至两次。要求学生撰写论文,必须要先进行比较深入的社会实践和调查,掌握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写作,而且要求合乎论文基本规范,切忌抄袭。
八、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先修课程:无
2.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
十、课程的教材及参考资料
1.建议使用教材:编者 本书编写组;书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大学生时代责任:本科版;出版地 广州;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21年
2.推荐参考资料:
[1]编者.戴艳军 杨慧民;书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
出版地:北京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2
[2]习近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3]马克思:《青少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爱因斯坦:《社会与个人》《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通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